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佤族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

时间 : 2025-08-06   | 最后更新:2025-08-06 作者: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佤(Wǎ)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原称卡佤族,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佤族。传说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佤族是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民族,可见佤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也孕育了不少属于本民族的节日,那么,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一起来体验佤族民俗文化的盛况。

  佤族简介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盂连等具,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有35.1万多人,其中西盟、沧源两个侃族自治县就有18万多人。

  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地带。山峦重迭,平坝极少,被称为阿佤山。山区气候比较复杂,盛产经济林木。密林深处,栖息着象、虎、豹、熊、鹿、野猪等珍贵野生动物。

  佤族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

  佤族从事农业为主,喜饮酒、嚼槟榔。嚼槟榔使许多人染成黑齿赤唇,以此为美。饮酒的酒具多用竹筒,凡节庆、婚丧、待客、议事时,都要按传统礼仪敬酒,因而有无酒不成礼之说。

  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舂碓舞等。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运古穴生活的回忆。

佤族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

  佤族的传统节日

  娥绒克绕

  佤语的娥绒克绕,即新水节,娥绒克绕是云南省南部佤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三十日至正月初二举行。节前,人们集中起来修理水井,清除井中的枯枝败叶,并用竹篱笆围住,以防野兽和牲畜的破坏。佤族地区并泉一般在山上,人们用竹制引水槽,将水引至村中。修的水塘里,三十之夜人们不睡觉,待鸡叫头遍,便争先恐后到水塘抢新年第一桶水,谁抢到新年的第一桶水,全村人要带着礼物向这家人讨一口喝。以图古利。喝过新水,青年人就地吹起葫芦笙,弹起三弦琴,边歌边舞。主人家要宴请所有客人。新水节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二方告结束。佤族人认为,人间拥有的水全部是天上的龙王所赐,没有水,人类便无法生存,故新水节也是感谢龙王的节日。

  新火节

  佤族认为进入新的一年,不能用旧火,否则会发生火灾,故流传每年接新火的习俗。新火节时间在佤历七八月份,相当于公历四五月份,具体日子由各村寨自由选定,节日时间三至五天不等。

  传说雷神达赛和虹神牙远兄妹通奸,触怒了天神里,里发洪水冲毁了寨子,淹死了不少人畜。牙董〈传说低族母系民族第三位女首领〉把这事报告了莫伟〈创造万物的神〉,莫伟很生气,指示牙董抄了达赛的家,把达赛撵到天上去了,牙远很羞愧,钻到地下躲起来。达赛和牙远遗有一子名叫岩秋。岩秋很顽皮,有一次敲石子玩,引起了火灾。

  大火烧毁了佤族所有的寨子,烧毁了整个世界。人们恨透了岩秋,发誓永远不再使用雷神的火〈传说人类最早使用的火是雷神给的〉,莫伟教给了人类钻木取火的新方法。从此佤族每年都要举行送旧火,造新火的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的新火节。

  新火节主要有四项内容。

  首先是送旧火。全寨各家各户在统一的时间内随着铿锣和牛角号声将自家火塘用水泼熄,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户人家〈过去常以窝朗、头人、魔巴家为代表〉将泼熄了的火柴头,木炭用笋叶包好,由德高望重的老人送出寨外埋掉。杀鸡念咒,表示和雷神达赛的火断绝关系,送雷神的旧火上路回家。

  然后是取新火,在寨中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按莫伟教给的钻木取火的办法造出新火,各家各户引新火重新点燃火塘,接新火回家。

  接下来是检查落实全寨防火措施。四五月份为佤山干季,风高物燥,火灾极易发生。新火节期间村寨里要全体出动挖防火水沟,修理防火水塘,往草房顶上泼水,装置水竹筒等,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的隐患。

  最后是欢歌载舞以感谢莫伟神给人们带来了新火,带来了吉祥和幸福。

  泼水节

  提起泼水节,许多人只会想到傣族的泼水节,而对佤族的泼水节感到很陌生。实际上,佤族的泼水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异彩。每逢佤历六月二十一日(阳历四月中旬),人们都要敲响铓锣,打起象脚鼓,兴高彩烈,欢歌曼舞,互相泼水,庆贺新生。佤族的泼水节每年一度,通常都要欢庆七天七夜。?

  崩南尼

  崩南尼是舌烛旧迎新的年节,要选在佤历一年最后一月的祭亥日,当夜四更,全寨的头人、青壮年男子,都要集聚到寨王家,并凑钱买猪、鸡各一只宰杀,各家用小篾桌端去一盆糯米饭、一块粑粑等给寨王拜年,祭神灵和祖先。后互赠粑粑,互相祝贺。天亮时祭神树,并开始打猎、捞鱼虾,以求新的一年里交下好运。

  贡象节

  贡象节是云南省班老地区佤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泼水节后的第三天。届时,人们要到南滚河上游的巴本巴贺举行贡象仪式。各村寨备有带绿叶的甘蔗两棵,带绿叶的芭蕉一串,大糯米团两个,茶叶一包、红公鸡一只。到时,将礼物供在篾桌上,人们跪倒在篾桌前,由一人领头唱祝词,祝愿大象繁衍后代,保佑庄稼丰收。这一天禁止上山狩猎和从事田间劳动,据说是为了让大象愉快度过这天。

  传说从前佤族袓先向班老迁徙的时候,山洪暴发,南滚河水猛涨,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这时有一大白象游来,驮着人们渡过了南滚河到达班老。人们在这里发展成为班老佤族部落。为了感激大象,这里的佤族每年定期举行贡象活动。

  拉木鼓

佤族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

  拉木鼓是云南省佤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佤历十月到十二月期间举行。木豉是佤族特有的祭祀器物,拉木鼓即砍树做新木鼓的仪式。具体日期由魔巴(巫师)占卜决定,所砍之树也要占卜决定。届时,每户人家出一男子,齐集树下,朝树上方鸣枪以驱树鬼,然后将树放倒,在根部放数颗石头,充作供品,次日,由魔巴指挥着将树按所需的长度截断拖回寨中,因木鼓是神器,故必须直行,遇有障碍则开道,遇有河流则搭桥,拖至寨门口,放在通往寨中的路头,由魔巴用老鼠和鸡蛋祭祀,方可运进寨中制成木鼓,安放在专门搭成的木鼓房中。上述事宜结束后,由愿捐牛剽杀者主祭,全寨群众围木鼓尽情歌舞。

  撒谷节

  撒谷节是云南省佤族民间农事节日,每年初春择日举行。届时,各家各户带上牛肉、干菜、盐、辣椒、好米等,前往村外山地种旱谷,男女老幼皆着新衣。待全村寨人在田间聚齐后,由一位被尊称为达的长者,唱一支撒谷调,祝愿风调雨顺,谷物丰收,随后宣布撒谷开始。青年男女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结成对子,在田间撒谷。男的在前挥舞铎铲挖坑,女的在后面撒谷种,一时间铎铲声四起,充满紧张热烈气氛。儿童们负责往田间送水,老人们负责野炊,将饭菜分成若干份,每份饭菜用芭蕉叶包好,然后大家席地而坐,共进午餐。

  播种节

  播种节是云南省南部澜沧江畔佤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哪家最先播种的这天便是播种节。播种前,这家人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首先要选好早熟的农作物种子。然后准备好白肚老鼠、肉、鱼、好酒、茶、两碗米、两个鸡蛋、一只活鸡、一头小猪和农具等。播种前一天请好巫师、并通知亲朋乡邻。第二天一早,人们把准备好的东西全部背到选择好的地里。巫师在地边搭一小祭台,把所有祭品摆上,便开始念经,念毕,一些人开始播种,一些人支锅搭灶杀鸡杀猪。按惯例这块地必须在当天播完。播完种后,人们就地聚餐。晚上,主人家还要招待所有参加播种的人。入夜,青年人欢聚跳播种舞。

  新米节

  新米节是云南省澜沧县一带佤族节日,无具体日期,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选一天举行。当人们发现地里第一穗成熟的谷子,就要到河里捉来一只螃蟹,将蟹肉掏去,用红、黑,白三色的绳子将蟹壳挂在谷穗上,以此催捉地里的其它作物成熟得更快些。当农作物成熟后,这户人家要选定一日收割,这天就足新米节。这天收割的谷子必须当天脱粒一部分,并请巫师念经,从收获地里一直念至主人家。巫师进了主人家的门,表示谷魂已经请回来了。主人便将新收获的谷子舂成米,再做成米饭或粑粑,同时杀鸡宰猪,酿酒请乡邻尝新。晚上,青年人要唱歌跳舞,直至深夜方散。

上篇《手相学习百科》:手相健康记号 如何在门前选择正确的柱子风水下篇

最新文章

2025年08月
06
农历 闰六月十三
乙巳年【蛇年】
癸未月 丁未日

最新更新

田家五行—民俗解梦

星座算命准还是属相算命准

九运什么方位不能见水?详解属相和方位关系

厦门过年有什么风俗,厦门春节民俗

吕祖灵签69解签姻缘 吕祖灵签六十九解答?

月老灵签44

房子门朝北的风水

十二星座的守护花都有哪些呢

下半月所有星座运势图表

民间算命

指纹算命

手相查询

痣相图解

生男生女

眼皮跳测吉凶

喷嚏预测

配对
配对
配对
配对
查询
生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