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疑无路,
曲径通幽别有天
----陕西省陇县药王洞欢迎各界朋友光临
@ 严立新
陇县盛景原名谷神观,名医马钰曾隐在此间。元代世祖封名丹阳洞,原因十二神针救万民。丘祖处机创建道龙门,纯阳阁亭美誉数代人。后有药王药上显奇灵,从此誉为陇县药王洞。劝君常来参观陇州景,全家平安陶醉风景城。道长李氏法玄诚邀请,众位道友欢迎再欢迎!------题记
一、励精图治,先贤艰辛路:
陕西省陇县药王洞。是中国西北早期著名道观之一。它位于陕西省陇县县城之北一里之遥的城关镇北关村尹家坡之东的半山坡之间。它依山面水。竹苞柏翠、洞庭错落、殿阁掩映、清幽雅致、既是道教的活动场所,又是县城区域内唯一开放的游览胜地。
陇县古称陇州、药王洞建自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老子李耳对“道”的形容称呼,“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道”是万物的本源。宋、金时期名医马钰曾隐居于此,他于修道的同时针灸医疾,创举了十二神针,济世救众,美名胜极,并与妻孙不二同拜王重阳为师,开创了道教全真教的遇仙派。元朝至元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封他“丹阳抱玉真人”,因他曾在这里修道,故谷神观改名丹阳洞。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道教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名长春,山东栖霞人)由北京白云观游陕西,初在宝鸡潘溪居栖。后入陇县龙门洞创立道教龙门派,为了扩大教派,发展道徒,在陇县城北丹阳洞募资。增修了庙宇洞亭,丹阳洞一时名声大振,成为龙门洞的一部分(即下院)。金正大四年(1227年)丘处机逝世后,为了纪念马丹阳,丘处机又在此修茸增建了丹阳洞、丘祖洞。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陇州知州李经芳筹资兴修药王洞,(修复丹阳、丘祖二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丹阳洞崖上有一小孔,时有龙门高道陈明耀(本有耳闻霄汉、目睹地中之功能)得其指点在开掘之后,发现内有药王,药上塑像二尊,经古籍查证,药王药上均为古代良医,且此处地灵人杰道佛先圣施医救人,有顽疾沉疴祷之既灵,祈之则应,从此药王洞替代了谷神观—丹阳洞的名称。始至明清逐渐扩建,丘祖洞在刘教智的主持下得善信徐宪,王志祥、谷祥、徐泰等之赞助,增修了太上殿。明嘉靖时又有华山派道土魏溪和、张全云主持在殿右开凿灵官真人二洞,在殿后再建七真洞。清康熙时在山门外增建歌楼一座。道光年间由杜首倡议历二十五年之辛苦在灵官阁旁修钟鼓木楼各一所。药王洞前增修献药武侯吕祖殿各一座。并对所有殿宇进行修茸,焕然一新,随增建斗姆洞、地姆洞、栖霞亭以及厢房山门。道光三十年道观主持郑信元气志恢宏,信仰虔诚、四处访道、置地扩院、辟建花园、广植树木,他充实了道院,护庙养院、庙貌蔚然深秀,药王洞道观与陇州其余五观(即东街长春观,西关天庆观,东观川凝阳观,城南郑家沟万寿观,城西北四十里的上清观)相映相衬,被誉为陇州著名六观。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陕西省 *** 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来陇视察民政,浏览了药王洞后,提出了爱国爱教,共同存亡的抗日口号。与道长郑信元等合影留念,并帅部下共同捐资银元二百枚,修复了吕祖洞、小洞天,上殿侧殿及明清时代焚毁的庙宇----经他资助扩建药王洞比昔日更为壮观。传说旧有古柏一株苍郁参天,有枝10股,枝枝健壮,中有水泉,四时不涸,泉中长有古槐,竞相挺秀,蔚为奇观……天道运行,延至戊申岁(1968年)十年浩劫中全被定为四旧 *** ,荡然无存……
二、政策开放、名师显伸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在陇县县委县 *** 及各级 *** 的领导下,乙丑年(1985年)后、政通人和在陇县道教协会、龙门洞主持田嗣顺引导下经省道协任法融、任法久、陈法永等道长道友联络,香港道协候宝恒大师和谭兆慈善基金会的巨额资助下及道院主持杜法静道长四处奔波,广结良朋善缘,先后有王高祥,张嗣凯、王嗣林、温嗣忠、张宗峰等住观道士与当地信众多方筹集资金。大家实干苦干完成了一百二十二台阶和三大平台的建设及总体规划工程,修复了玉皇殿、老君殿、药王殿、土地殿、子孙宫、药王古洞、清和宫、纯阳阁和斗母祠等拱阁楼亭设施,完成了艰巨宏伟的洞砌工程和飞檐翘顶的建筑,扩大道院面积三万六百余平方米,整个道院台台巍峨,殿殿辉煌,苍柏葱笼、翠竹芸芸,洞庭错落,布局自然,清幽雅致,风景 *** 。药王洞道观依山傍崖而建,经过整修共分为五阶庭院:
之一阶为城隍殿。它位于药王洞东谷底滩地、刚进入药王洞景区,穿过高速公路大桥首先看到的是近2米高的人造石,由秦西著名书法家耿彬树写的“唯道独尊”楷书大字,旁边有原新疆军区司令铁虎将军闫崇厚书写的“洞天福地”隶书大字。在红花绿叶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平摊上之一大建筑便是城隍庙,大殿系明代建筑,原在城内陇县中学校院内,2001年整体搬迁至此,它体现了陇县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大殿中间有醒目的楹联云“诸恶莫作恶念起时即地狱;众善奉行善心明处是天堂”。
从城隍庙后上57个石阶旁经一片绿色的竹子林到第二台阶、首先看到的是药王洞的山门,门前有近2米高的石狮子一对,东边平台上有灵;湫广济的高大石碑四尊,洞碑年久不清。据说这山门是民国年间郑信元主持所造,后经改造成为二层建筑架式。门楣精制一图——太极图,它是道教的符号和标识,门框携刻一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发地、地发天,天发道,道法自然”。读懂了这图这联,就领略了“道”的含义。进入山门内第二个台阶为玉皇庭院,建有玉皇殿、三清殿、药玉殿和土地殿,均为仿古建筑,五脊六兽,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富丽堂煌,四殿中以药王殿和土地殿最吸引游人。药王孙思邈净面,长须,身穿红袍,头戴王帽,仪态朴实,身下坐着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两侧侍立着药童,一手捧着药钵,一手托药包,两旁陪侍的是神农,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历史上卓越的十大名医。据《太平广记》载,孙思邈壮年时曾到太白山,陇山采药,用马灌酒为陇州翰府君治愈风疾;土地殿供奉的是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个地方的神,所以深得本地的钟爱,除二月十五古庙会之外,平时前来抽签,卜卦、看病,问事着络绎不绝,(传说陇州的土地神很灵,县外卜卦者不少。)
第三阶为药王洞府。左为清和宫即丘祖洞,右为卫灵宫(送子娘娘)中间为药王洞府。丘祖洞祀俸着全真教创始人丘处机的神像;药王洞祭祀着药圣高和与药王高欢的神像;卫灵宫祀送子娘娘,相传为丘处机的女弟子李春花塑像,善女多来此地烧香。整个洞府建造精美,洞壁、洞崖全为青砖衬砌,洞门为斗拱式殿宇结构,精雕彩绘,两侧抱厦相对,洞前翠柏罗列,青竹掩映,又有石桌石凳拱游人休息。陇县道教协会也设在这里,展有书画 *** ,还有历届各次会议合影及全国省市县领导留影等文献齐全。这里香烟缭绕,烛光莹莹,馨声悠扬,是道教活动的中心,每年规模宏火的清醮 *** 都在这里举行。
民间奇方验方石刻
绕过药王洞府登上74级台阶,便到第四台阶—纯阳阁庭院。纯阳阁是一座有观赏价值的亭阁建筑,民国刘树铭先生曾作诗曰:“六面孤亭落照间,低听汭水仰看山,晨钟惊破悲欢梦,暮鼓擂回名利关。”纯阳阁的石砌台基八米见方,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甚为壮观,是为纪念道祖吕洞宾而建立的,阁的正面柱上刻有“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的对联,游人到此观赏摄影留念。阁前两颗翠柏笔直耸立,下置石桌石凳供来人休憩下棋。这里地势较高,远山近水近收眼底,远眺吴山、牛心山,挺拔突出于万山之上,千河两岸、肥田沃野一片生机盎然;俯视城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市井然,心旷神怡,好不乐哉!
第五阶为大梵宫,居药王洞更高处,四周翠柏成林,洞前平摊开阔,自成一院,院崖正中凿建一洞,供奉斗姆像。据道家传说:斗姆四头八臂,法力无边,是辅佐玉帝的保护神。洞崖之顶筑栖霞亭,登临可观县城和州川景色。整体看来,药王洞背靠青山,面临北河,庙宇亭阁沿山势台阶而建,曲径通幽,层层而上,青竹翠柏掩映其间,整个建筑群具有一定的园竹特色。
一九八三年陇县人民 *** 将药王洞规划为城中公园。在东侧山坡栽植了油松,将 *** 中 *** 的殿阁进行修复扩建,栽植了观赏花木,重发新姿的药王洞以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在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个人民群众和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化人等在秦皇.汉武。唐宗等历史名人履陇致意的感召下,在民国爱国将领原陕西省 *** 杨虎城亲临药王洞提出爱国爱教共同救亡抗日精神的影响下,陇县药王洞对外声誉日益提高,一九八七年法中友好协会费郎斯索兹专程游览药王洞。一九八八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主任杨先譲等教授率西德、美国、法国、意大利,塞布鲁师等国家留学生来陇县药王洞观光考察。一九 *** 年西安版画系主任李习勤教授率刘三健等研究生居此写生。一九九零年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授玲木哲雄在美术家副教授陇县文化名人胡百川(已故)陪同下考察谷神观历史。一九九一年周原博物馆馆长副教授。罗西章率工作人员考察药王洞古建筑并提出宝贵的见解和看法……
三、承前启后、旧貌变新颜
二零零六年,原药王洞主持杜法静道长调任宝鸡市金台观主持工作,由陇县道教协会秘书长,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原陇县药王洞理事李法玄担任陇县药王洞道院监院,负责主持全盘工作。
李法玄,俗名李翰文,一九四四年九月生于陕西省陇县牙科乡梁甫村,青年时曾担任过中学教师,从教十五年阅历,期间爱好书法,常为他人书写春联—条幅,他的书法源于其岳父---陇县名老书法家董宝山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他主修颜、柳之楷书,兼习欧体,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稳健结字严谨,字体厚重。用笔流畅等风格,他的书法在道教界和民间已有了一定的影响。他广读文史,爱好道教文化,一九八四年他拜原陇县药王洞主持温嗣忠为师学道,一九九二年正式出家,常住陇县药王洞至今。他接任陇县药王洞监院十余年来,除刻苦学习“道无教不传,教无道不立以道传教,以教佈道”的道教哲理,在众人的赞誉声中他不满足现状,不断鞭策自己,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他团结道教爱好者,带领住观 *** ,四方奔走,拜访各界人士鼎力相助,想方设法筹集各项资金170多万元,近年来他艰苦工作,已落实了八件大事:
一、云游四方收集收藏各种经典(工艺品)专程奔赴陕西省耀县药王山谒拜药王孙思邈,取回经典药书数百件,并于河南南阳花巨资打造药王金身一尊,奉迎归位药王大殿,并将在药王山及民间收集的奇方验方近百条亲自书写由石刻名家刻制高大石碑供有病求医者自选自用,这些奇方验方得到群众和病患者的热烈欢迎,常有抄录者不计其数,起到了治病救人的功效。
二、对下院的土窑洞壁全面作了砖箍砖砌,建成光彩文明内容丰富的文化墙,镶制书写道教修身、养生、劝善、戒睹,戒酒戒烟等名人名言,既美化了环境又宣传道教文化,起到了劝善育人,教化民众的作用。
三、下苦功,排万难,在所有庙宇的门框上雕刻了他书写的以老子道文化论述为内容的楹联,规范了庙宇门面面貌,展示了道教文化内在魅力。
四、修复了道观破损的碑碣,建起了质量较高排列整齐的特景碑廊碑林,第二道院左边共建成了高达两米左右统一规格的特景石碑九尊,中间一尊刻制孙思邈的生平简历,两边分别为历代主持师长丘处机、马丹阳、郑信元、闫崇德、高高学、王高祥、田嗣舜、温嗣忠功德记志铭、右边一字排开不仅勒石矗立秦皇汉武、唐宗等历史名人覆陇致意的历史典故,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亲临陇县药王洞爱国爱教捐资修茸明清焚毁的庙宇等善举。还有复修的陇上名碑等等,这些石碑排列整齐,用心良苦,大有西安碑林之意感,显示了道观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观赏,也增添了道观的美好景色和文化氛围。
五、他和前任道长共同苦干硬化道观各条道路,沟边山林建制长达几百米的铁石护栏和围墙,有力的保护了药王洞的地权、产权起到了内外安全无隐患。
六、创办书法室三间,收藏陇州州同、学者方玉润所书“笛声创影”“驻鹤”巨匾,陇州刑庭知名书法家谢威凤所书木制楹联、笔法苍劲秀丽,为人称颂,还收集了省市县多名书法家的宝墨笔迹,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观赏。
七、植树种花,美化道院景色,搞好环境卫生,争创文明单位,近年来引进栽植观赏、名贵花木几十种之多,使药王洞旧貌变新颜,广大游客赞不绝口!有的游客留言:药王洞真美,我会多次再来!
八、狠抓内部管理、杜绝烟酒和不良之风,加强道文化学习,搞好道友生活,每年组织一次旅游外出考察活动,学习兄弟道观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统一着装,礼仪待客,微笑服务,提高药王洞的内在魅力,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热情接待各界朋友。
在陇县药王洞的学习、采访和在群众之中的了解,我深知李法玄道长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道教名流,他不但书法独特,更为突出的是他:“平易近人,善好社交,精神不老,他是陇县老年人的典范,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陇县有位知名作家说:“李道长他广读道书、素好书法,是个腹有文墨的好道长”!有位了解他的知名书法家说:“李道长为药王洞道观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瞻望未来,道观无限美
在我们采访即将结束之时,我询问李道长:今后还有什么新的打算吗,满面红光,精神昂扬的李道长说:当一日道长、撞一日钟,虽然我年事已高,但我还有更高的设想:投资两万多元资金和甘肃省兰州市某铸造厂签约的大型铁香炉四尊,安放在四层道院,以满足古会期间供香拥挤的现象,即增加了道观的宏伟气象,又起到消防安全之作用;继续美化道院、广栽四木,开辟春芍药、夏牡丹,秋菊花、冬梅花等观赏花木,以花会客,吸引更多游客。如有条件可发展经济林木,增加道院经济收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把以道、儒、释为重点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点来抓,推向全县,推向社会,起到劝善育人、弃恶杨善的功效,为振兴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设想建一幢藏经楼,富藏道经、药书、征集收 *** 间药方、养生和保健资料整理缮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
看今朝药王洞处处生辉
望明日旅游地美如仙境。
尊敬的各界朋友,亲爱的广大游客:陕西省陇县药王洞道院是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998年12月被宝鸡市民政局评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2010年7月被宝鸡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评为“和谐文明场所”均受到表彰,并多次被陇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卫生先进单位”。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环境优雅、景色宜人,交通方便,位距县城中心不足一公里,每年二月初一至十五为传统会期,陇县人民 *** 每年都举办大型物资交流会,届时有秦腔戏剧、大型歌舞、大型马戏、陇州社火、陇州小调、陇州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助兴演出,还有陇州各种农副产品,各种土特产交流等,热闹非凡,机会难得,陕西省陇县药王洞李法玄道长率众道友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洽谈、观光旅游!